显示标签为“妈祖资料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妈祖资料库”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一, 二月 23, 2015

颠簸了百多年的妈祖

几天前,我又收到一封电邮。
“你好,我是xx大學的研究學生,專長在研究南洋的宗教文化,目前正計畫探訪新加坡的媽祖文化。...我想撰寫有關新家坡媽祖在地信仰的文章.....请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

大家好奇吗?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三巴旺天后宫常常会让各国学者垂青和采访?您了解三巴旺天后宫背后隐藏的一段沧桑史吗?

大年初六不想考历史?好吧,就不卖关子了。。

原来”三巴旺天后宫“的前身为”西河公司天后宫“,廿世纪初由新加坡先贤林义顺先生发起和创建(想不到吧?)。最初的天后宫也只是一间简陋的亚答屋,坐落在汤申路上段门牌4号。后来亚答屋严重破损,天后宫就搬迁到林义顺先生的住所三巴旺路23号二楼。
1936年,林先贤在上海去世。
1937年,天后宫搬至义顺村长安路门牌36Z。战后,原址改为义顺村汫水港31号。(市区重整后为40号)
1962年,搬至三巴旺忠邦村西山园17795号(后为151号)
1988年,再次搬迁至义顺工业区1002座,01-488号
2001年,在目前的地址三巴旺海军部街24号重建天后宫。
2006年1月1日。谢谢大家。漂泊超过一个世纪的妈祖娘娘,终于以”三巴旺天后宫“正式和大家见面。。

(参考文献:1.试述新加坡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传播及其影响。2.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社区民俗卷编辑委员会,450 3.新加坡妈祖信仰的“社群化"与“一体多面"性——对地缘、血缘和业缘性社群的个案考察etc.)

星期日, 二月 08, 2015

转载:妈祖信仰在新加坡

妈祖信仰在新加坡


  妈祖信仰在新加坡的传播,几乎是与新加坡开埠同步,甚至可能来得更早。新加坡的天福宫,于1839年兴建至1842年底落成。天福宫的正殿是崇祀庇护航海的神灵天妃。据说在这之前,即1810年的嘉庆十五年,已有人在天福宫的原址设坛奉祀了。道光四年(1824年)新加坡宁阳会馆天后宫创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加坡福建会馆建成;咸丰七年(1857年)新加坡创建琼州会馆天后宫;1920年新加坡兴安会馆成立;1927年新加坡福德祠创建;1971年新加坡木山圣母宫创建。
  如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妈祖信仰在宗乡会馆的运作下,已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现有50多座妈祖宫庙,重要的有天福宫、粤海清庙、琼州会馆天后宫、兴安会馆天后宫、福州会馆天后宫、宁阳会馆天后宫、义顺西河公司天后宫、木山圣母宫、星洲金榜山亭天后会、林厝港亚妈宫、云峰天后宫、浮罗乌敏半港天后宫、后港联合庙天后宫、林氏大宗祠九龙宫等。其中最为出名的天福宫是1821年由华人船员们创建,1839年南洋诸地的华侨们集资从泉州运去各种构件的建筑材料进行扩大兴建的,他们视妈祖神像为“食德思根”的象征,以表达思念故土,不忘中华优秀文化之根。现该宫庙已被新加坡国家古迹保留局公布为第一批重点古迹之一。
  由于新加坡华侨华人对妈祖的虔诚崇信,因此妈祖信仰在促进新加坡华侨华人团结奋斗、创办公益慈善事业及寄托对祖籍国思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粤海清庙虽是潮籍人士所创建, 但广东省各属人士均前往奉拜。早期每逢农历十一月间举行的一年一度妈祖游神活动,全新加坡的广、惠、肇、茶阳、嘉应、琼州人士均有参与此一盛事。于是,这一活动便为华侨华人提供了联络乡情、增进乡谊的机会,而妈祖庙也就成为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场所。而新加坡西河公司天后宫初建之时,除供奉妈祖外,也被当作华侨初到南洋投靠亲友的临时接待站,发挥公益慈善作用。
  新加坡的华侨觉得,大家能够平安地渡海南来,并且顺利在当地得到发展,全是得到妈祖的庇佑和帮助。新加坡福建会馆曾经创办了5所华侨学校,其中的一些办学经费,就来自于天福宫资助的香火钱。一些同乡会馆的章程里,还明确规定本帮华侨创办的妈祖庙里所积余的香火钱,要用于本帮华侨所创办的学校里。最后,对于妈祖信仰而言,通过双方互相结合,也能借助具有实体力量的同乡会组织,领导开展一些具体的工作,如聚合乡亲的力量兴建或扩建妈祖宫庙,或者加强对宫庙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这些都有利于妈祖信仰的传播。
  1986年新加坡兴安会馆与天后宫联合朝圣团抵湄洲谒祖朝拜。1998年12月13日,新加坡琼州天后宫主席王业裕率参拜团一行51人抵祖庙谒祖参拜。2006年9月5日,林金榜率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4家妈祖庙宇开展联谊活动,并举行赠匾仪式等,与海外信众同胞联谊。   潘真进

星期四, 一月 05, 2012

湄洲妈祖祖庙:1600万台胞信众的心灵原乡




上世纪30年代拍的湄洲妈祖祖庙图。  本报记者 陈建平 翻拍

湄洲妈祖祖庙:1600万台胞信众的心灵原乡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山—处地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妈祖祖庙陆续开始重建,随着台湾妈祖信徒到祖庙进香日渐增多,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妈祖祖庙西轴线建筑群有36座殿堂,保留了历史古迹。新建的南轴线祖庙建筑群由清华大学古建系设计,为五进庙宇式仿宋建筑群,长466米,宽99米,上下落差68米,依山而建,由湄洲妈祖新殿、大牌坊、山门、钟鼓楼、天后天殿、灵慈殿、顺济殿、妈祖文化展览馆等组成。各殿堂浑然一体,布局严谨,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改革开放以来,湄洲妈祖祖庙见证了两岸割不断的亲缘和神缘。现代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个“第一”便是由妈祖创造的:
  改革开放之初,就有台胞冲破重重阻力,冒险到祖庙进香;台胞谢铭洋先生80年代初期孤身驾船到湄洲岛来朝拜妈祖,至今已先后300多次登上湄洲岛谒祖进香。
  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数以千计的台胞涌上湄洲岛参拜妈祖,形成了挡不住的“海峡潮”。
  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成20条渔船200多台胞信众,从海上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开启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受到宝岛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岛内舆论感叹:从来没有一个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把不同派别的政治人物聚在一起,只有妈祖做到了。
  2006年9月下旬,由台湾妈祖联谊会发起的台湾50多家妈祖庙4300多位台胞信众与在大陆的2700多位台胞信众,组成7000多人的特大型进香团前来湄洲进行谒祖进香之旅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盛事。
  ……
  在祖庙山顶,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面向台湾,栩栩如生。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也有同样一尊巨型妈祖石雕像,面向大陆。这两尊妈祖石雕像是用湄洲岛的花岗岩雕刻,由湄洲妈祖祖庙与台湾北港朝天宫互赠的。两尊雕像隔海相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心灵之桥。
  伫立湄洲祖庙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祖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原莆田市博物馆副馆长柯凤梅:湄洲妈祖祖庙历史沿革已有上千年,是海峡两岸亿万妈祖信众的心灵原乡。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台湾所有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过去的。
  两岸妈祖信仰习俗几乎是同宗法的,两岸人民都为弘扬妈祖文化作出了积极努力。自1987年妈祖千年祭以来,台湾众多妈祖庙的信众都以绕道、直航、组团等形式到祖庙谒祖进香,加深了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妈祖祖庙成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最热的热点,不管是祖庙金身巡游台湾引起台湾上千万人的顶礼膜拜,还是近年来台湾数以百计的妈祖庙回“娘家”,湄洲妈祖祖庙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一座亲情桥梁。(记者 陈建平 李向娟/文 陈建平/图)

2012年01月05日 09:30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

星期二, 九月 28, 2010

妈祖,一个只在宋朝活了28个春秋的年轻女子


世上有数亿的虔诚信众,数千座遍布世界各地供奉她神像的宫庙。
民间,有“妈祖平安面”“妈祖服饰”和许多以妈祖命名的事物。。
地理上,有“妈祖镜”“妈祖书库”。。以妈祖命名的地标。。
文化界,有独特的“妈祖文化”。
历代皇帝无数次褒扬,史无前例超长近70个字的诏封。
一个只在宋朝活了28个春秋的年轻女子实在是令人无不驚叹和肃然起敬。

妈祖髻和妈祖装“帆船头、海蓝裳,红黑裤子保平安。”

湄洲女的服装,上身是蓝色和红色搭配的斜襟大布衫,下面是红黑两截拼成的裤子。相传这是妈祖生前最喜欢的装束,由于妈祖常年在海上,红色的裤子被海水打湿成黑色,久而久之就演变成现在红黑的样式。 据当地人说,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

帆船头又称妈祖髻是妈祖自创的发型,妈祖为了证明自己将终身献给了大海,矢志一生行善助人,拯危扶难,济世救人,一辈子侍奉双亲不嫁的决心。

将长发梳得像船帆一样,左右各插上一支波浪形的发卡,象征船桨;盘在发笈里的红头绳,代表船上的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 

这就是湄洲女现在最典型的装扮。





星期一, 十月 26, 2009

楹联集萃-妈祖庙里的对联

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
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
(湄洲祖庙)此联为清乾隆皇帝御赐,并赐“德孚广济”匾,各天后宫多有复制。

徯我后波平苍海
酌我姑酒满金罍
(湄洲祖庙)此联为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林炳粦撰,故称天后为祖姑。今重刻于祖庙寝殿石柱上。

钧天钟磬张廷陛
寰海鱼龙拜冕旒
(湄洲祖庙)此联原刻在祖庙山门,切合“湄屿潮音”实景,撰人不就(以下不知作者的不再注明)

顺风天意涉川利
济险神功护国灵
宋宣和五年赐顺济庙额,故此联冠顶以“顺济”二字。 

涉海凌波,朗朗天枢占北斗
阜财解愠,洋洋水乐谱南薰
(湄洲祖庙)

后德神功,颂遍天涯,一航普济
地灵人杰,歌传水调,八音克谐
(湄洲祖庙)

四海恩波颂莆海
五洲香火祖湄洲
(湄洲祖庙)

螺港钟灵,奇女子救父寻兄,
惟孝悌亦惟忠信
■江著迹,真圣人扶危拯险
大慈悲即大英雄
(湄洲祖庙)

呵护航行,羽化千年长在望
仰瞻石像,神通两岸合言欢
此为虞愚教授为湄洲祖庙山新雕妈祖石像所撰书之联,款有“寄题莆田湄屿奉妈祖石雕像,用志景仰。丁卯五月,北山虞愚”。

闺中再毓娲皇圣
海内如歆大禹歌
(莆田文峰宫)此联林炳粦,道咸间宋际春(柘耕)极为赞赏。原联为木制,挂于宫门。

是处应知泉有圣
千年长颂海无波
(平海天后宫)清康熙统一台湾时,将军施琅帅水师三万驻平海候风,于宫前一井上留有“师泉”碣,并刻《师泉井记》于宫内,联语故云。

坎德布鸿庥,沃潮汐以淬梯航,澜安百谷
坤灵膺显号,时雨暘而登禾稼,泽被十闽
(平海天后宫)此联署“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喀字澹园,正黄旗满州人,乾隆十二年任闽浙总督。

正养锡飞泉,万人济师功台岛
坤灵奠平海,千年祖庙对湄洲
(平海天后宫)此联为清光绪七年兴化府知府沈定均撰。沈湖南益阳人,字倜堂,进士出身。

一勺泉甘,实济云屯万旅
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
(平海天后宫)此联为清光绪初莆田县知县鲍福康撰。“半袍浪湿”为施琅进军台湾后奏摺中语。

救你拯兄,显德实基孝悌
冽泉涌井,王师并壮神灵
(平海天后宫)此联原题“分县顾珏”撰,当为清光绪间莆田某巡检司。

采南涧蘋,奠于宗室
进东山酒,酌彼我姑
国典■褒崇,徽号冠九州显赫
家声原忠孝,华筵表两字馨香
泽国庆安澜,海晏河清,五凤衔书湄岛阙
阳侯今护跸,涛驱潮涌,六龙抱柱檐州堂
香挹五云车,驾省荔城,玉鼎金猊燃柳火
春添三月闰,骖停柱里,银鞍白马映桃花
为比干改换门装,崇德报功
庙宇祠堂传百代
继神禹疏通江洚,庇民护国
须眉巾帼各千秋
熙朝纶■■褒封,大矣哉,
乃圣乃神,配天立极
世德馨香邀降鉴,休焉者,
惟忠惟孝,率祖休行
清代莆田文峰宫每逢闰三月,例有“妈祖走娘家”之举,排銮驾出游全城,至北河赤柱忠孝堂(檐州祠中)驻驾,以上楹联皆清乾隆进士林炳粦撰。
湄屿敞华筵,寿旦进桃进酒,来阿母阿姑,
上座让江东梅妃,木兰钱媛
钧天陈水兵,当年入海入河,有师襄师挚。
中夜听吹箫秦女,鼓瑟湘灵
此联传为湄洲祖庙某年三月二十三日寿筵之联。
地控制瓯吴,看大江东去滔滔,与诸君涤
虑洗心,有如此水
神起家孝友,贯万古元精耿耿,望后世立
身行道,无愧斯人。
(福州马尾天后宫)

视远为明,知普渡众生,全凭慧眼
恩溺由已,愿永清四海,上慰婆心
(马尾天后宫“千里眼”殿)

恰当薄海同风,世上疴瘝都入听
幸有苍生请命,箇中消息总关心
(马尾天后宫“万里耳”殿)

以上三联为沈葆祯撰。沈字幼丹,福州人,清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同治六年任部理船政大臣,创办马江船厂,卒谥文肃。沈曾奉旨巡视台湾,故台南天后宫亦挂沈氏此三联。

神力云帆济沧海
帝京香火似湄洲
(北京莆阳会馆天后神殿)此联为清同治十三年进士、翰林莆田人徐庆澜撰。北京莆阳会馆在贾家胡同。

傑构倚层霄,凤舞龙飞,八面窗櫺烟雨外
晴岚收四野,溪声树色,千家楼阁画图中
(永定西陂天后宫)

一派是西河,潺潺声杂管弦曲
七星朝北斗,叠叠影随曲武班
(西陂宫戏台联)

向四海经显通,千秋不朽
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
(广州天后宫)此联为民国初广东革命政府时期,孙中已先生和梁启超到天后宫游览时的梁氏手题。

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
民皆乐业,遍歌母德因深
(广东省樟林天后宫)  

大德作舟航,直凌宇庙三千界
中流凭砥柱,不怕风波十二时
(广东省海丰天后)

孝友著璇宫,天生使独
声灵明镜海,后来其苏
(广东省吴川县天后宫)

耳目之官,相与辅助
舟车所至,莫不尊亲
(广东省汕头南澳天后宫)

击楫泝黄流,但求利济澄清,
不惜艰危凭造化
翔舷来翠羽,幸赖神灵呵护,
敢云忠信涉波涛
(天津天后宫)此联为盛宣怀撰,联旁有小字记其奉命视察黄河水灾,舟行遇大风,祷神护救,忽有翠鸟群绕帆桅,风浪随息,得庆生还云云。盛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号愚斋,以秀才从李鸿章兴办实业,官至邮传部尚书,为清末改良派实业家。
宠锡天章,德泽宏敷闽海
重新庙貌,威灵远振潭阳
(湖南芷江天后宫)该宫为福建会馆,建筑规模相当壮观。 

熙朝崇祀典,鲁晋闽平分一席
湄岛现慈航,江河海普护千艘
(烟台天后宫山门) 

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
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
(正殿)

从八百英里航路通来,揭耳鼓闻韶,是真
邹鲁海滨,何分乐界
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放眼帘阅史,直等
衣冠优孟,同上舞台
(戏台)

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
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莱
(山东蓬莱阁天后宫戏台)

神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
臣何力之有也,忠诚若水证平生
(澎湖天后宫)此联为清册封琉球副使周煌撰。周四川涪陵人,字景垣,号海山,乾隆二年进士,官翰林侍讲。

启德被苍生,宫殿巍峨安艋■
天恩覃宝岛,香烟靉靆溯湄洲
(台北市龙山区万华启天后宫)万华旧称艋■、阁艋、莽甲。联以“启天”冠顶。

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
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
(台北松山区慈祐宫)此地为清乾隆间安溪移民地名锡口。

天惠遍施工■利
后恩广被雇渔亨
(基隆社寮岛天后宫)宫为基隆最古之庙。

赤嵌壮璇宫,奉英灵为海外砥柱
皇朝隆祀典,钦慈济本湄岛渊源
(赤嵌楼天后宫)

永护郡王宁神稷
长随圣母保平安
(台南市安平庆后宫)宫同祀延平郡王、水仙王、四海龙神和郑部将石将军,为明郑时期建。
 
银海不扬波,万众稳渡星槎远迩
同民皆乐业,举世遍歌母德渊源
(台南银同会馆妈祖殿)

中山护册,左海济师,数累朝赫濯声灵,
比洛女湘君,九天独显
莺岭环青,马渊涵碧看此处巍峨宫阙
与方壶员峤,一水相连
(宜兰庆元宫)

泽远八郊,声扬港澳
术驱二豎,德惠孤盆
此联为谢东闵题,谢彰化人。 
圣慈皎皎焕湄洲,风清月白
母德洋洋弥海甸,浪静波恬
(嘉义县新港奉天宫)

连祐遍里闾,林杞埔东崇汉腊
兴宁深岁月,郑公乡外靖胡尘
(南投县连兴宫)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俗称妈祖庙,明郑将军领同安人林杞殉难地,故名林杞埔。

圣迹溯湄洲,蹑电飞昇,八百载神灵遍布
慈云庇台岛,安澜永庆,亿万家顶祝馨香
(云林北朝天宫)此联作者陈望曾,台南县人,清同治十三年进士、官广东布政使。

圣迹肇湄洲,浪静风平监永赫
天人同感应,慈光普照遍蓬瀛
(北港朝天宫)此联题为台湾“总统府资政”莫德惠撰。

凤舸灿神光,一片婆心扶泰运
龙津标圣迹,万年福曜镇安嘉
(琉球姑米山天后宫)此联为清乾隆二十四年册封琉球副使周煌撰。安嘉即姑米地名。周煌《琉球周志略》记:“是役触礁,神灯示现,且姑米为琉球门户,封贡海道往来标准,臣煌谨同臣魁(按:正使全魁)启国王,建新宫,崇极灵迹。中山王尚穆现在遴员鸠工,臣煌使族有日,恭制匾联各一。”

帆悬四海波涛静
泽被群生雨露新
(日本长崎兴福妈祖堂)寺为长崎三唐寺之一,俗名南京寺。 

湄屿灵昭千古迹
寿山崇祀万年春
(日本长崎崇福妈祖堂)寺为长崎三唐寺之一,俗称福州寺。联作者为福州籍日侨何绍迪。

圣德醍醐光昭海表
母仪显耀祥发万邦
(三巴旺天后宫)此联刻在新加坡三巴旺天后宫。

星期四, 六月 11, 2009

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神 - 妈祖

“天后圣母”登上“圣母峰”!「登山怪傑」李小石背負馬祖南竿天后宮媽祖金身,挑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聖母峰)。

李小石表示他因为有媽祖的保佑及加持,他一路登山都相當順利,其他的山友发生事故和滑倒,他背著媽祖卻腳步平穩。他从海拔8000公尺的第4营出发,在台湾时间5月22日清晨6點15分,順利攻頂成功。尼泊爾也為媽祖登上聖母峰,特地獻上「哈達」祝福。

李小石原是馬祖南竿津沙人,一九七0年隨父親舉家遷居台灣,擁有書畫家、高山攝影、高山嚮導等多重身分,曾攀登逾兩百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台灣高山,有登山怪傑之稱。李小石成為台灣第八位攀登聖母峰成功的登山勇士,而同行的妈祖,则成為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神明」。  

星期一, 五月 04, 2009

无字天书-2


一座古庙正在修缮,人们竟然在26米高的金顶内,发现了一本经过层层包裹的无字书,它纸张完整、颜色鲜艳,究竟是古人遗落,还是现代人后来放上去的?

许多谜团困扰着人们,这本无字书到底想告诉世人一个什么秘密?天津天后宫建成于1326年的元代,而书中的纸张出自百年之前,这就是说金顶肯定在那个时期曾被取下来,先人为什么要把这本没有字册子放在26米高的金顶上呢?难道其中真隐藏着什么秘密?

  当另外一个金顶也被取下来时,人们发现里面同样塞着棉花,但又有所不同。在厚厚的棉花里面,人们发现了一个今人常用的礼品包,包里竟然藏有一个字条。这张字条写于1896年,上面记录了幡杆的高度、捐献人以及捐献的时间。字条上的捐献时间是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这个时间跟天后宫有关火灾的记载相差了几个月。据蔡馆长介绍,同治五年春季,天后宫前也遭遇特大火灾,大火烧毁了其中一个幡杆。秋天,一位陈兆磷先生出资捐献了幡杆,为了记录,人们把字条镶进了小册子。26年后,人们用同样的方法重修了幡杆,把记录这件事的字条塞进了礼品包内。其实字条内不只有这些秘密,字条中还有一句话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就是捐献大桅。桅杆在字典里是指船上挂帆或者悬挂信号灯的高杆,而天后宫门前的杆子叫幡杆,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狭长旗子。说明在1866年,天后宫的附近肯定有一个路河。夜幕降临的时候,当海船进入海河,金顶上的金光仍然很耀眼,从很远处就能望见幡杆所在的方向。

  时过境迁,如今26米高的幡杆已经被高楼林立的建筑所掩盖,谁也不会把它同航标灯联系在一起。今天的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百年之前,这两个金顶曾经为过往的船只导航。

星期三, 四月 29, 2009

妈祖属于那个宗教呢?


中国有道、佛、儒、回、天主、基督等许多宗教系,妈祖信仰如今又遍布全世界,那到底妈祖属于那个宗教呢?

妈祖信仰始于宋朝,宋朝皇帝崇道,妈祖又被宋朝历代皇帝无数次敕封,自然被道家打上道教的印记。
但是,民间又有妈祖生母斋戒礼佛于观音大士,梦中授丸,服后生下妈祖,默娘自幼礼佛读经之说。

元代,元世祖以儒治国和以佛治心,妈祖信仰也纳入佛教,天妃庙由僧人主持。妈祖的故事里,常以慈悲、闵贫、忠、孝、仁、义、教化世人,和儒家思想很接近。

明代,妈祖信仰再一次纳入道教,以致妈祖“庙”又归入“道观”。大家知道明朝航海家郑和是回教徒,郑和的船上供奉的神明也是妈祖。

菲律宾为天主教国家,但是,菲律宾人也拜妈祖,而且把妈祖纳入天主教,尊称妈祖为“七圣母”。
日本人虽信奉佛教,但把佛教纳入日本教,流入的教系,妈祖也占一席之地。
葡萄牙人把殖民地取名澳门-“妈祖阁”,也是因为妈祖的缘故。

星期四, 三月 12, 2009

天津天后宫惊现“无字天书”(1)


  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天津天后宫,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 
 
据了解,2004年9月25日至27日,天津举行规模盛大的第二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为此,天津天后宫进行全面整修。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天后宫古幡杆上的两个金顶第一次被卸下,进行重新鎏金。当两个金顶从两棵高26米的古幡杆顶上卸下时,一本无字“天书”藏在其中一个鎏金顶内。

  该鎏金顶高66厘米、直径39厘米、重达八公斤,呈桃形,铜制壁厚为1厘米。在两个空心顶内发现有大量的棉花填充物,据分析,可能是阻止空气流通,防控氧化而为。同时,在南侧幡杆的金顶内藏有一本红皮、黄宣纸、64开的线装无字书卷,约两厘米厚,非常奇特。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不能小视这本神秘的无字“天书”,它可能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方式,记述着某种“大秘密”,或是宗教、建筑典籍,或是武林、杏林秘笈,或是宋、金、元民族冲突野史,均未可知,目前已引起有关研究人士的重视。 (本文取自中新网)

星期三, 十月 22, 2008

妈祖显灵传说(十八则)


作者:柳滨 来源:妈祖城网

妈祖显灵传说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妈祖显灵传说之二:佑助收艇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妈祖显灵传说之三:澎湖助战
传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东渡攻打澎湖,军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战,个个英勇向前,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湾。后来清兵强攻澎湖七昼夜,并台湾统一。当时清兵出战攻澎之日,妈祖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将助战,即妈祖"澎湖助战"的神话故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四:托梦建庙
传说宋绍兴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东五里处的白湖这个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随后验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庙,第二年庙建成。宋绍兴三十年,海寇侵扰,百姓到庙里祈祷,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敌畏惧而退。后来又来侵犯,再次显灵威,很多敌寇被官军擒获。

妈祖显灵传说之五:圣泉救疫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二天群众前去控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显灵传说之六:神女搭救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显灵传说之七: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遇到大风浪,其中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的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妈祖显灵传说之八:保护使节
据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1次是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3次是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九:天妃神助
据记载,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永乐十三年,钦差内官送甘泉于榜葛剌国,同年太监王贵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庇佑漕运
据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只千余艘的漕运船队,一日船队抵达黑洋,遭到风暴,得到妈祖神灵护助,整个船队二、三万人安然无恙。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一:官员脱险
据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湾巡视,在海上遇到飓风,得妈祖神佑而脱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镇总兵奉命南巡时,河流横急,遇到险情,得妈祖显应而平安无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二:庇佑致胜
参考有关资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师提督万正色驻守崇武,夜梦神妃佐风,于是进兵,迫郑军舍厦门入台湾;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钦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担时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导而顺返;3)乾隆五十二年,张均等率水兵剿海贼,遇风得神助,脱险并擒贼五十余名;4)嘉庆十一年(1806年),官军在鹿耳门赖妈祖佑助,击败蔡牵;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华英军驻进上海潮州会馆,裸卧天后神前,夜里梦见受到棍击,个个惊喊救命。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三:使节脱险
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等往琉球国,归舶过姑米山遇风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使汪辑等出使,归舟遇飓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使海宝等奉命赴琉球册封存,归舟遇旋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册使全魁于姑米山遇台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册使林鸿年等赴琉球途中两次遇风暴。均得妈祖显灵庇佑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四:旱情解难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五:神助修堤
据记载,1239年,钱塘江决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宫时,水势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大家都说是神力捍御;宝祜四年(1256年),又得妈祖神助建筑浙江钱塘江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六:神助擒寇
据记载,乾道三年,海寇侵扰,官兵数次围歼都无法得手,后凭妈祖神助获胜。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妈祖神助,擒蔻首而胜。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乱于兴、泉、漳之间海域,官兵得到妈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带海域擒获海寇。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七:神助宋师
传说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带,宋廷兴师北伐,向妈祖祈祷神助,宋朝军队三战三捷,解了合肥之围。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八:护助剿寇
传说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检姜特立奉命征剿温州、台州一带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见神在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兵,擒获贼首,大获全胜。

天妃显圣录 - 十六则


作者:柳滨 来源:妈祖城网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

A:莱屿长青: 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 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弛而去。

D:化草救商: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 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崇,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G:救父寻兄: 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这时妈祖在家织布,忽然闭上眼睛,使劲全力扶住织机,母亲见状,忙叫醒她,妈祖醒来时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见梭掉在了地上,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H:恳请治病: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I:收伏二怪: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 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门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 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 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噴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 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星期六, 三月 10, 2007

妈祖世系源流表


妈祖的始祖,就是剖心的忠臣 (文财神)比干 (商朝) 公元前14-11世纪

比干的遗腹子,长姓赐林 林坚 (周朝)公元前1122年

十德九门 林皋与九子 (战国)公元前 475-221 年

  1. 下邳六龙 林懋与六子 (西晋)公元 265 - 316 年
  2. 南渡始祖 林禄 ( 西晋) 公元 325 年

  1. 雾峰林家 2.莆田九牧 3.阙下林家

  1. 茟 2.藻 3.著 4.荐 5.晔 6.蕴 7.蒙 8.迈 9.既

六世孙女 林愿之女,湄州妈祖 林默 (宋) 公元960 -987年

星期二, 二月 06, 2007

槟城百年妈祖掉泪


在地铁站破例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的大标题:“槟城百年妈祖掉泪”。在天后宫工作了2年,和妈祖已有一份不能分割的感情,心弦不禁被紧紧牵动。。。。妈祖,为何落泪?

(槟城讯)槟城百年妈祖掉泪
据了解被发现“流泪”的是马来西亚 - 高渊樟角“天后圣母宫”内供奉百年的妈祖雕像。日前被善信发现垂泪现象,神明到底有何隐示,急坏了该宫的理事们。

该宫理事连木存先生透露,善信第一次发现时,只见妈祖神像的右眼有一滴泪珠,但在星期日(4.2.2007)上午,该庙值年协理魏振文先生发现妈祖的眼泪已往下垂至脸颊。许多善信因此纷纷前往争睹这一罕见怪异现象,一时造成轰动。

类似的事件时有所闻,究竟是妈祖显灵,还是另有乾坤?不得而知。神像为什么总会落泪?如果科学给与解释,又为何水份会从眼睛部位渗出呢?听说隔邻财神庙内供奉的财神,神像的胡子也会长长,真匪夷所思。

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妈祖与猪脚

财神庙的阿珠从报章上剪了一则报道给我:

(综合电)台湾著名庙宇,云林北港朝天宫近日出现“妈祖显灵”传闻,成为坊间热谈话题。

一只五年前挂在朝天宫妈祖雨伞上,陪同妈祖出巡的猪脚,后被一善信求回家,保佑女儿读书顺利。没想到这只猪脚经过五年时间,完全没有腐烂、生虫。“神奇猪脚”吸引台湾媒体纷纷大篇幅报道。

事隔五年,曾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但猪脚只是缩水一半,外表没有腐烂。北港朝天宫举行文化展览,还曾将这只猪脚拿出来参展。

笃信妈祖的台湾民众认为这只猪脚受“妈祖加持”,所以不会腐烂。不过有民众认为,这只猪脚在巡游期间被暴晒风干,而巡游时鞭炮四起,产生的硝也有防腐作用。

天后圣母妈祖历代诏封


整理天后圣母妈祖的历代诏封委实不容易,找资料不够,左拼右凑,囫囵吞枣,错漏之处,希望见谅和指正。

宋朝 Song Dynasty
1123 宋徽宗宣和 5年
1155 宋高宗绍兴25年 敕封“崇福夫人”
1156 宋高宗绍兴26年 敕封“灵惠夫人”
1157 宋高宗绍兴27年 敕封“灵惠昭应夫人”
1183 宋孝宗淳熙10年 敕封“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夫人”
1190 宋光宗绍熙元年 敕封“灵惠妃”
1198 宋宁宗庆元 4年 敕封“助顺灵惠妃”封天后之父为“祯庆候”“威灵候”“灵应嘉佑候”,母王氏为“显庆夫人”,兄林洪毅为“灵应仙官”,五个姐姐为“慈惠夫人”
1205 宋理宗开熙元年 敕封“显卫助顺灵惠妃”
1208 宋理宗嘉定元年 敕封“护国助顺嘉应英烈妃”
1253 宋理宗宝祐元年 敕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1255 宋理宗宝祐 3年 敕封“灵惠助顺嘉应慈济妃”
1256 宋理宗宝祐 4年 敕封“灵惠协正嘉应善庆妃”
1259 宋理宗开庆元年

元朝 Yuan Dynasty
1281 元世祖至元18年 敕封“护国明著天妃”
1289 元世祖至元26年 敕封“显佑护国明著天妃”
1299 元成宗大德 3年 敕封“輔圣庇民显佑护国明著天妃”
1314 元仁宗延祐元年 敕封“广济輔圣庇民显佑护国明著天妃”
1329 元文宗天历 2年 敕封“护国輔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派员沿海建庙18处
1333 元文宗至顺元年 赐庙额“灵慈”

明朝 Ming Dynasty
1372 明太祖洪武 5年 敕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1407 明成祖永乐 5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归来奏圣,建庙于都城之外,龙江之上。
1409 明成祖永乐 7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1412 明成祖永乐10年 郑和六下西洋归来奏圣,在长乐县建造南山天妃宫
1416 明成祖永乐14年 郑和七下西洋归来奏圣,在京师石头城大兴土木建造天妃宫
1431 明宣宗宣德 6年 郑和大规模整修天妃宫
1628 明毅宗崇祯元年 敕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
1640 明毅宗崇祯13年 敕封“青贤普化感应碧霞元君”

清朝 Qing Dynasty
1680 清圣祖康熙19年 敕封“天上圣母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1684 清圣祖康熙23年 敕封“天上圣母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1719 清圣祖康熙58年 奏准列入祀典
1726 清世宗雍正 4年 获圣旨颁“神昭海表”御书匾额於湄州、厦门、安平
1733 清世宗雍正11年 获圣旨颁“锡福安澜”御书匾额於福南台,并令江海各省致祭
1737 清高宗乾隆 2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天后”
1757 清高宗乾隆22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1788 清高宗乾隆54年 敕封“显神赞明诚感咸孚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天后”
1806 清仁宗嘉庆11年 护佑海战,获亲旨沿海各处天后宫祀谢
1809 清仁宗嘉庆14年 获圣旨命福建总督於天后宫祀谢,以迓袖庥
1814 清仁宗嘉庆15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1826 清宣宗道光 6年 获圣旨颁“安澜利运”匾额
1839 清宣宗道光19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获颁“泽潭海宇”匾额
1855 清文宗咸丰 5年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渍保泰振绥疆天后之神”
1859 清文宗咸丰 9年 获颁“恬波利运”匾额
1871 清穆宗同治11年 敕封“嘉佑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渍保泰振绥疆天后之神”
1875 清德宗光绪元年 敕封“敷仁嘉佑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护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渍保泰振绥疆天后之神”

中华民国 Republic of China
1987 和平女神 海峡和平女神

星期日, 一月 21, 2007

妈祖平安面





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在海上遇难而被妈祖救起的人,都要吃一碗寿面,以求平安如意。从此,只要出海的人在出海前吃一碗寿面,便能平安归来。
人们把这种神奇的面食称为“妈祖平安面”,并把食材代代相传下来,以求人人能逢凶化吉,安然无恙。
“妈祖平安面”的主要材料是线面(图示),佐料有:紫菜丝、煎蛋丝、炸花生米、香菇、豆干、肉丝、青菜和虾仁,加少许盐和酒调味。
制作“妈祖平安面”的过程非常简单,首先要将佐料都准备好待用。接着就是烫线面,将线面放入煮开的水里,旺火煮熟后,用筷子捞起放入碗中,洒上葱油拌匀,把备好的佐料按次序排列在线面上,就可上桌了。
“妈祖平安面”造型独特别致,古朴大方,佐料健康,吃起来格外鲜润爽口,即可饱口福,也寓意深长,有“平安、吉祥、消灾、长寿”的意思。

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 始於一千多年前的福建莆田湄洲屿,妈祖原名林默,是晋朝福建晋安郡王林禄的廿二世孙女。由于初生到弥月,都不曾啼哭,故名默娘 。根据史料记载,她生於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妈祖生前温顺善良,聪明异常,能卜吉凶,经常为人消灾治病,行善济世。许多人都曾目睹妈祖驾云渡於海上,升化后的妈祖还经常显灵救人,种种的神迹和传说不胫而走,百姓称奇,奔走相告,民间纷纷为她建立祠庙,从而奠定了民间的妈祖信仰。据说明代郑和下西洋,在船上便是祀奉妈祖 ,凡遇海上风涛险阻,他便祈求妈祖,立即感应如响,马上化险为夷(参看《通番记》)。从宋历元到明朝,历代朝廷都对她很重视。北宋宣和年间,朝廷赐以庙额,从夫人封起到圣妃,元代册为护国天妃。清代康熙年间,加封天后圣母,以後仍然历加封号 ,截止同治11年 ,封号多至70个字,是神明中封号最多也最长的一个。天后的信仰实际是起於民间的,朝廷的封赠固然提高了她的地位,但民间仍然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崇拜她。福建人仍称她为妈祖(据说是对没出嫁的长辈姑娘的称呼)。新加坡有很多供奉妈祖的庙宇,百多年前,祖先们南来拓荒,为祈求平安顺利,都祀奉妈祖天后,是新加坡最早供奉的华族神明。新加坡开埠以后,南来的华人日益增多,因而奉祀者也随之增加。而今,妈祖信仰已遍佈全世界,天后宫已是所有华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徵 。

##EasyReadMore##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标签浏览

媽祖 (韓寶儀主唱)

一首歌(朱哲琴主唱)

Mazu and Mazu Culture

Over 1,000 years ago, a beautiful young girl by the name of Lin Mu was born at the Xianliang Port of Meizhou Bay in Putian, Fujian Province. Clever, brave and kind-hearted, Lin Mu could forecast the weather and was happy to help fishermen in distress at sea. She encouraged the people to conquer nature and defeat evil, so she was much loved and esteemed by the people in her hometown. Unfortunately she died an early death at only 28. As the legend goes, she ascended to heaven and became an immortal at Meizhou Bay located opposite to the Xianliang Port.

For more over 1,000 years, she has been living, with a composed and tender smile,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e people pay homage to her, respectfully calling her fairy, the daughter of dragon, goddness, the mother or Mazu ( a title of respect for an aged woman): rulers of past dynasties upheld her and granted her the titles of "Lady", "Heavenly Queen" and "Holy Mother"; the times have bestowed her a series of loveable and respected names such as "Goddess of the Sea", "Goddness of the the Straits" and "Goddess of Peace of the Straits".
She is none other than the world-renowned Mazu, goddess of the sea, of Fujian, China.
The respect for Mazu has turned into a wide-spread belief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Following the footprints of sea merchants and overseas Chinese, Mazu went out of Putian, out of Fujian and out of China, making her presence in many corners of Asia, America, Australia and Europe. Consequently, over 1,500 Mazu temples are found all over the world, where Muzu from Meizhou are consecrated. The belief in Mazu has become a sort of transnational folk belief with more than 100 million worshippers. However, different from a religion in the ordinary sense, is a special kind of ideology connected with theology, religion, folklore, sociology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sea commnication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and Taiwan. This is the culture of Mazu which has aroused an extensive interest and great atten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is now under integral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 part of the brilliant civilization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number of academic groups, experts and scholars working on research of Mazu and published special works on the subject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regions and in such countries as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Singapore and Malaysia. The research on the Mazu culture has a great appeal and cohesive force to the Chine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Now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azu culture have become valuable material in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navigation, science, overseas Chines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islands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folklore and religion of ancient China.

在新加坡追寻天后圣母妈祖的足迹(Mazu @ Singapore)

以下是善信提供的资料,欢迎善信补充和指正,谢谢!

(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不复存在。大家还是希望将其记录在妈祖的足迹中。)

天福宫(Tian Hock Keng)158 Telok Ayer Street

粤海清庙 (Wak Hai Cheng Beo)30B Philip Street

海南会馆
琼州天后宫 (Hainan Hui Guan) 47 Beach Road

福州会馆 (Fu Zuo Clay Association)
21 Tyrwhitt Road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 239 Cantonment Road

新加坡潮州西河公会 285 River Valley Road

云峰天后庙 (Yun Feng Tian Hou Miao) 8a Ang Mo Kio Street 44

星洲金榜山亭天后宫 (Kampong San Teng Tien How Assn) 99 Sim Ming Ind Estate Sector B

保赤宫(陈氏宗祠)15 Magazine Rd

新加坡三和会馆 409 Jalan Besar

南洋莆田会馆 兴安天后宫 25 Geylang Road

木山圣母宫(Bak Sua Siah Boon Temple) 21 Bangkit Rd

圣母宫 Blk 95 Henderson Road

廣應宫 (Guang Ying Gong) Bt Purmei

金合发联谊社 (Jin He Fa Lian Yi She) Upp Hokkien Street

圣莲宫 (Sheng Lian Gong) Telok Blangah Cres

济正堂 (Ji Zeng Tang) Blk 159 Ang Mo Kio

西河别墅(Sai Ho Piat Su)777 Upp S'goon Rd

半港天后宫(Ban Kang )80 Rivervale Crescent Sengkang New Town

慈悲妈祖宫 (Ci Bei Ma Zu Gong) Blk 116 Pending Rd

后港万天府 (Wan Tian Fu) Blk 686 Hougang St 61

灵慈行宫(Ling Ci Xing Gong) 53 Truro Road

善德宫(Shun De Gong) Geylang Lor 29

天后庙 (Tian Hou Miao) Geylang Bahru

善兴坛 (Shan Xing Tan) 蔡厝港联合殿

钟头宫 (Zhong Tou Gong) 109C Hougang Ave 5


天德圣庙 (Tian De Sheng Miao)

吉山庙 (Ji Shan Miao)

紫云开吉宫 (Zi Yun Kai Ji Gong)

勇义宫 (Yong Yi Gong) 1116A Serangoon Rd

善莲堂 (Shang Lian Tang) 28 Admiralty Street

玉皇殿(Jade Emperor Temple ) Havelock Road

汕头社天后庙(Swatow Sia Mazu Temple)5 Geylang Lorong 40

新加坡宁阳会馆

林厝港阿妈宫

新加坡红灯码头电船公会

新加坡摩多船主联合会

星洲碳商公局

永春会馆

文山联谊社










网络里有很多可爱的卡通妈祖,称为Q版妈祖。这个妈祖是不是很可爱?(点击图像,有更多Q版妈祖)

妈祖论坛

新华网-妈祖在线

妈祖灵签 有求必应 心诚则灵

妈祖灵签 有求必应 心诚则灵
点击图像,网上求签。

湄州在线

白沙屯妈祖链接

妈祖城网

湄州岛

南海妈祖链接